【韩愈传原文及翻译】韩愈,字退之,南阳人。自幼孤贫,力学不倦。年十七,始游于京师,以文章自负,然未遇知者。后入太学,益研经史,文辞日进。贞元八年,举进士第,调河南府参军。时宰相董晋镇汴州,辟为观察推官,迁四门博士。
韩愈性刚直,不阿权贵。尝上书言事,触怒宪宗,贬为潮州刺史。在潮州,兴学劝农,民皆感其德。后徙袁州,复为国子博士。元和十二年,从裴度讨淮西,功成,拜刑部侍郎。
韩愈为文,主张“文以明道”,提倡古文,反对骈俪浮华之风。其文气势磅礴,辞理兼备,世称“韩文”。尝作《师说》《原道》《论佛骨表》等篇,皆传诵千古。
译文:
韩愈,字退之,是南阳人。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,生活贫困,但勤奋学习,从不懈怠。十七岁时,他来到京城,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自负,但当时并没有人赏识他。后来进入太学,更加深入研究经典和历史,文章的水平也日益提高。贞元八年,他考中进士,被任命为河南府的参军。当时的宰相董晋镇守汴州,聘请他担任观察推官,后升任四门博士。
韩愈性格刚强正直,不趋炎附势。他曾上书谈论时政,触怒了宪宗皇帝,被贬为潮州刺史。在潮州期间,他兴办学校、鼓励农耕,百姓都感激他的恩德。后来调任袁州,再次担任国子博士。元和十二年,他跟随裴度征讨淮西,立下战功,被任命为刑部侍郎。
韩愈在文学上主张“文章要阐明道理”,提倡古文,反对华丽而空洞的骈文风格。他的文章气势恢宏,内容与文辞并重,被世人称为“韩文”。他曾撰写《师说》《原道》《论佛骨表》等文章,流传后世,广受赞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