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信息 > 精选范文 >

2《种树郭橐驼传》情境默写13题含答案-20210809183927x-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2《种树郭橐驼传》情境默写13题含答案-20210809183927x-,拜谢!求解答这个难题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16 22:00:14

2《种树郭橐驼传》情境默写13题含答案-20210809183927x-】在语文学习中,文言文的理解与背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《种树郭橐驼传》作为一篇寓意深刻、语言精炼的古文,常被纳入高中语文教材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篇文章,现整理出13道情境默写题,并附上参考答案,便于复习与巩固。

一、情境默写题

1. 作者通过讲述郭橐驼“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”的事迹,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。

2. 郭橐驼认为,种树时要“勿动勿虑,去不复顾”,即不要频繁打扰树木生长。

3. 文中提到“其莳也若子,其置也若弃”,形象地描绘了郭橐驼对待树木的态度。

4. 作者借郭橐驼之口指出:“故不我若也”,说明他比别人更懂得种树的道理。

5. 文中批评那些“旦视而暮抚,已去而复顾”的人,指出他们实际上是在破坏树木的生长。

6. “吾又何能为哉?”一句,体现了郭橐驼对自己技艺的谦虚态度。

7. 作者借郭橐驼之言,揭示了一个道理:“治民犹养树也”,强调治理百姓应顺应其本性。

8. 在文中,“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”表明了作者对自然生长方式的推崇。

9. 郭橐驼认为,如果“根拳而土易”,就会导致树木难以成活。

10. 文中提到“虽曰爱之,其实害之”,讽刺那些看似关心实则伤害植物的行为。

11. 作者指出,有些人“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”,用错误的方式去判断树木的健康状况。

12. “长人者好烦其令”一句,批评了统治者频繁发布政令、干扰百姓生活的做法。

13. 最后,作者总结道:“以子之道,移之官理,可乎?”启发读者将种树的道理应用到治国理政之中。

二、参考答案

1.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

2. 勿动勿虑,去不复顾

3. 其莳也若子,其置也若弃

4. 故不我若也

5. 旦视而暮抚,已去而复顾

6. 吾又何能为哉?

7. 治民犹养树也

8.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

9. 根拳而土易

10. 虽曰爱之,其实害之

11.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

12. 长人者好烦其令

13. 以子之道,移之官理,可乎?

三、小结

《种树郭橐驼传》不仅是一篇记叙文,更是一篇寓言式的哲理文章。通过对郭橐驼种树方法的描写,作者传达了“顺其自然、因势利导”的思想,适用于生活、教育乃至治国理政等多个方面。希望这13道情境默写题能帮助大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,提升文言文阅读与写作能力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