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六年级上册语文15课金色的鱼钩】《金色的鱼钩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,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为了照顾生病的战士,用自己制作的鱼钩钓鱼,最终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故事。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细节,展现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、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。
一、课文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王愿坚 |
体裁 | 记叙文 |
背景 | 红军长征时期,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困难,老班长负责照顾伤病员 |
主要人物 | 老班长(炊事班长老班长)、“我”(叙述者)、其他伤病员 |
主题思想 | 歌颂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、舍己为人、无私奉献的精神 |
情感基调 | 悲壮、感人、充满敬意 |
写作手法 | 以小见大、细节描写、象征手法(鱼钩象征精神) |
二、关键情节梳理
情节 | 描述 |
开头引入 | “我”回忆起在长征途中,老班长带领大家过草地的经历 |
困境出现 | 大家粮食短缺,老班长想办法给大家找食物 |
老班长的贡献 | 老班长用缝衣针做成鱼钩,每天去河边钓鱼,给战士们补充营养 |
病情恶化 | 老班长因为长期劳累,身体越来越差,但仍然坚持照顾大家 |
最后牺牲 | 老班长在一次钓鱼中因体力不支倒下,最终牺牲在草地上 |
结尾升华 | “我”将老班长留下的鱼钩珍藏起来,作为对英雄的纪念 |
三、学习重点与感悟
- 语言表达:课文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通过对老班长动作、语言的描写,表现出他的坚韧与善良。
- 思想教育:通过老班长的事迹,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责任、什么是奉献,培养感恩和爱国情怀。
- 阅读方法:学会从细节中体会人物品质,理解象征意义,如“金色的鱼钩”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。
四、拓展思考
1. 如果你是老班长,你会怎么做?
2. 在今天的生活中,我们如何传承老班长的精神?
3. 除了老班长,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故事?
结语:
《金色的鱼钩》不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,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。它让我们铭记历史,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,同时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,也要像老班长一样,做一个有责任感、有担当的人。
以上就是【六年级上册语文15课金色的鱼钩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