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哦,香雪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:理解小说《哦,香雪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;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;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手法。
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分析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涵;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感受香雪这一人物形象所体现的纯真、坚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、农村生活以及人性美的关注与思考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把握香雪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;理解小说中“火车”作为现代文明象征的隐喻作用。
- 难点:分析小说中自然环境与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;探讨作品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录音、相关背景资料(如作家铁凝简介、作品创作背景等)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初步了解小说内容,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。
四、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:初读感知,整体把握
1. 导入新课
播放一段关于乡村生活的视频片段,引出“香雪”这一名字的意象,引发学生对乡村少女的好奇与联想。
2. 整体感知
-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不理解的词语,教师适时讲解。
- 提问引导:小说主要写了什么?主人公是谁?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?
- 学生交流初读感受,教师总结文章主要内容。
3. 人物初探
-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香雪外貌、动作、语言的句子,初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。
- 小组讨论:你认为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女孩?
第二课时:细读品味,深入分析
1. 语言赏析
- 选取文中的典型语句进行品读,如“她站在月台边,望着那列火车,像望着一个遥远的梦。”
- 分析比喻、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,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。
2. 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的关系
- 分析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(如山峦、月亮、火车),探讨这些环境如何烘托人物心情。
- 学生结合具体段落,说说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。
3. 主题探究
- 讨论:小说中“火车”象征着什么?它对香雪意味着什么?
- 探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,以及香雪在其中的立场与选择。
第三课时:拓展延伸,情感升华
1. 角色扮演与情境再现
-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,模拟香雪与火车相遇的场景,体验人物心理变化。
- 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。
2. 联系现实,深化感悟
- 引导学生思考:在当今社会中,是否还有像香雪这样的人?他们面对的是怎样的挑战?
-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“香雪”故事,增强情感共鸣。
3. 总结提升
- 回顾全文,梳理结构与主题。
- 教师总结:《哦,香雪》不仅是一部写实的小说,更是一曲对纯真心灵的赞歌,是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呼唤。
五、作业布置:
1. 写一篇短文,以“我眼中的香雪”为题,谈谈你对她最深的感受。
2. 阅读铁凝的其他作品,如《没有纽扣的衣裳》,比较其风格与《哦,香雪》的异同。
六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,通过朗读、讨论、表演等多种方式,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活力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,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