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古文51大禹治水】昔者,洪水为患,民不安居。天子尧,忧之,命其臣鲧治水,而鲧治水九年,无功。于是,尧传位于舜,舜乃命禹治水。
禹为人贤,勤于职守。他不辞劳苦,行于山川之间,察地形之高低,审水流之趋向。他以疏导为主,不以堵截为法。凡有水患之处,必先疏其源,导其流,使水归于江河,不至于泛滥成灾。
禹三过家门而不入,其妻曰:“吾子生矣。”禹闻之,亦未入其门。人问之,曰:“吾治水未毕,安敢顾家?”其心志坚定,不为私情所动。
历十三年,水患始平,百姓安居乐业。天下之人皆称其德,尊之为“大禹”,后世称为“圣王”。
禹治水之法,虽古而至今仍可鉴。治水之道,贵在因势利导,不可强求其逆。人亦当如此,遇事须明理、善思、能忍,方能成大事。
故曰:治水如治国,顺其势则易,逆其道则难。大禹之所以能成其功,非独其才,亦在其心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