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孙权劝学》测试题及答案】一、选择题(每题2分,共10分)
1. 《孙权劝学》出自哪部古代典籍?
A. 《论语》
B. 《资治通鉴》
C. 《史记》
D. 《左传》
答案:B
2. 孙权劝学的对象是谁?
A. 鲁肃
B. 吕蒙
C. 周瑜
D. 张昭
答案:B
3. 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
A.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?
B. 我希望你成为一位博学的学者。
C. 我想让你学习经书。
D. 我希望你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。
答案:A
4.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,后来变得如何?
A. 更加懒惰
B. 越来越傲慢
C. 学识大增,令人刮目相看
D. 战死沙场
答案:C
5. 文中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
A. 士人分别三天后,就要重新看待他。
B. 士人之间不能分开太久。
C. 士人应该经常见面。
D. 士人一旦离开,就不再值得信任。
答案:A
二、填空题(每空2分,共10分)
1. 孙权劝吕蒙学习时,提到自己也__________,并鼓励吕蒙不要以“__________”为借口。
答案:读书;军中多务
2. 吕蒙在学习之后,鲁肃对他的评价是:“__________,非复吴下阿蒙!”
答案:士别三日
3. 文章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,表达了一个人只要__________,就能有所进步的道理。
答案:努力学习
4. 《孙权劝学》是一篇以__________为主的文章。
答案:对话
5. 孙权劝学的方式是__________,而不是强迫。
答案:劝导
三、简答题(每题5分,共10分)
1. 请简要概括《孙权劝学》的主要内容。
答:
文章讲述了孙权劝告吕蒙要勤奋学习,吕蒙听从劝告后,刻苦学习,最终学识大增,令鲁肃刮目相看。故事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成长的可能性。
2. 为什么说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”这句话很有启发性?
答:
这句话说明了人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和进步,即使短时间内也会发生巨大变化,不应以旧眼光看待他人。它强调了自我提升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。
四、阅读理解题(共10分)
阅读下面文段,回答问题:
> 初,权谓吕蒙曰:“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!”蒙辞以军中多务。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?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卿言多务,孰若孤?孤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”蒙乃始就学。
1.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?(3分)
答:
因为吕蒙当时已经身居要职,负责重要事务,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,而孙权认为学习对他有帮助。
2. 孙权是如何说服吕蒙的?(3分)
答:
孙权首先指出吕蒙的职责,强调学习的重要性,并用自己读书的例子来激励吕蒙,最后吕蒙才开始学习。
3. 这段话反映了孙权怎样的性格特点?(4分)
答:
这段话反映出孙权善于劝导、有远见、关心部下的成长,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学习的重视。
五、作文题(10分)
请以“从《孙权劝学》中得到的启示”为题,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。
参考范文:
《孙权劝学》讲述了一个关于学习与成长的故事。孙权劝说吕蒙学习,吕蒙在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,最终赢得了他人的尊重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无论年龄大小,只要愿意学习,就能不断进步。学习不仅能增长知识,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,不断提升自己,才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总分:50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