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及的文言文一词多义】在文言文中,“及”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虚词,其意义丰富,用法多样。根据不同的语境,“及”可以表示“到、到达”、“赶上、达到”、“以及、和”、“比得上、赶得上”等多种含义。本文将对“及”的常见义项进行归纳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一词多义现象。
一、
“及”在古汉语中具有多种含义,具体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。以下为常见的几种解释:
1. 到达、到:表示时间或空间上的抵达。例如:“及郡下,诣太守。”(《桃花源记》)
2. 赶上、达到:表示时间或程度上的接近或达到。例如:“及第”意为科举考试中榜。
3. 以及、和:用于连接并列成分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和”或“以及”。例如:“父母兄弟,皆及于难。”
4. 比得上、赶得上:表示比较,强调对方无法与之相比。例如:“人不我及。”
5. 等到:表示时间上的推移,常用于句首或句中。例如:“及既上,苍山负雪。”
此外,在一些特殊语境中,“及”还可能表示“涉及、牵连”等意思,如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,但这类用法相对较少。
二、表格展示
序号 | 含义 | 例句 | 释义说明 |
1 | 到达、到 | 及郡下,诣太守 | 指到达某个地方 |
2 | 赶上、达到 | 今已及第 | 科举考试中榜 |
3 | 以及、和 | 父母兄弟,皆及于难 | 表示并列关系 |
4 | 比得上、赶得上 | 人不我及 | 表示对方不如自己 |
5 | 等到 | 及既上,苍山负雪 | 引出时间推移后的状态 |
6 | 涉及、牵连 | 事不关己,何以及 | 表示事情涉及自己 |
三、结语
“及”作为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,其含义丰富且灵活多变。学习者在阅读古文时,应结合具体语境,准确理解其含义。通过掌握“及”的不同用法,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。
以上内容为原创整理,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“及”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。
以上就是【及的文言文一词多义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