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滥觞是什么】“滥觞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常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,用来形容事物的起源或开端。其字面意义是“泛滥的酒杯”,引申为事物的起始点或发端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滥觞”多用于描述某种文化、思想、现象或趋势的最初萌芽状态。
一、
“滥觞”一词源于古代,最早见于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导河积石,至于龙门,南至于华阴,东至于砥柱,又东至于孟津,又东至于洛汭,至于大伾。”后世引申为事物的起源。在文学作品中,“滥觞”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文化的源头或某种思想的初现。例如,“文学滥觞于诗经”即表示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《诗经》。
此外,“滥觞”也常与“泛滥”连用,形成“滥觞而泛滥”的表达,意指事物从最初的微小开始,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现象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滥觞 |
拼音 | làn shāng |
字面意思 | 泛滥的酒杯 |
引申含义 | 事物的起源、开端、初始状态 |
出处 | 《尚书·禹贡》等古籍 |
常见用法 | 描述文化、思想、现象的起源 |
举例 | “文学滥觞于诗经”、“艺术滥觞于民间” |
常见搭配 | 滥觞而泛滥、滥觞于某处 |
现代使用 | 多用于书面语、文学或学术语境 |
含义演变 | 由具体物象引申为抽象概念 |
三、结语
“滥觞”虽然不是日常口语中常用的词汇,但在文学、历史和哲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。它不仅表达了事物的起点,也蕴含了对起源与发展的深刻思考。理解“滥觞”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、思想乃至社会发展的脉络。
以上就是【滥觞是什么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