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江城子(苏轼)】夜雨初歇,风轻拂面,我独坐书斋,案头一盏孤灯,映着满纸墨痕。窗外的竹影摇曳,仿佛在低语着千年未尽的故事。忽然想起那首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,苏轼笔下的豪情与悲凉,竟如一杯陈年老酒,越品越有滋味。
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。”这句词,字字铿锵,气势如虹。虽是写狩猎,却似在写人生。苏轼一生起伏跌宕,从朝廷重臣到贬谪边地,他始终未曾失却那份傲骨与洒脱。他的狂,不是少年的轻狂,而是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不屈。
“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”此句更是令人动容。天狼星,象征外敌,也象征内心的不安与忧思。苏轼虽身处逆境,却仍心系家国,愿以一己之力,守护山河。这种情怀,超越了时代的局限,成为后人敬仰的精神力量。
读苏轼的词,总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力量。他不拘泥于形式,不困于一时得失,哪怕身处困境,也能写出大气磅礴之作。他的文字,既有豪迈之气,又不失细腻之情。正如他在《江城子》中所写的: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”那是对亡妻的深情,也是对人生的感悟。
这首《江城子》不仅是一首词,更是一部人生的缩影。它记录了一个文人的胸怀、一个士大夫的担当,以及一位诗人对世界的深情凝望。苏轼用他的笔,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,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。
如今再读《江城子》,心境已不同。年少时只觉其豪放,而今却更懂其中的苦涩与坚持。人生如梦,岁月如歌,唯有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字,才能穿越时空,依旧动人。
江城子,苏轼,不只是词牌名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它提醒我们:无论身处何地,都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,勇敢前行,不负此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