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原文、翻译注释及赏析】《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》是唐代诗人林逋所作的一首山水诗,全诗通过对孤山景色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。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还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。
原文:
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
林逋
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
独行潭底影相随,岸上风光尽日看。
松色落残雨,竹声移晚阴。
此地堪长住,何须问去津?
翻译:
山间的景色让飞鸟感到愉悦,水中的倒影让人心境空明。
独自在潭边行走,我的身影与水面相随;岸边的风景一天天看着。
松树的颜色被残留的雨水打湿,竹林的声音随着傍晚的阴影而移动。
这里真是可以长久居住的地方,何必再问离去的方向呢?
注释:
- 山光:山间的景色。
- 悦鸟性:让鸟儿感到愉快。
- 潭影:水中的倒影。
- 空人心:使人心灵变得清净。
- 独行潭底:独自在水边行走。
- 影相随:我的身影与水中的倒影一起移动。
- 岸上风光:岸边的景色。
- 尽日看:整天都在欣赏。
- 松色:松树的颜色。
- 落残雨:被残留的雨水打湿。
- 竹声:竹林中的风声。
- 移晚阴:傍晚的阴影逐渐移动。
- 此地堪长住:这个地方适合长久居住。
- 何须问去津:何必再问离开的路在哪里?
赏析:
《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》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,体现了林逋“梅妻鹤子”的隐逸情怀。诗中通过描绘山光水色、松竹风雨等自然景物,营造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尘世喧嚣的远离。
首联“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以极简的语言传达出自然之美对心灵的净化作用。颔联“独行潭底影相随,岸上风光尽日看”,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游山玩水的情景,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。
颈联“松色落残雨,竹声移晚阴”,通过细腻的描写,将自然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融为一体,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和层次感。尾联“此地堪长住,何须问去津”则是全诗的升华,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满足,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、安于现状的人生态度。
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充分展现了林逋作为一位隐士诗人的精神世界与审美追求。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,更是对内心宁静与自由的追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