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班绘本教案:《还有谁要上车》】一、活动名称:
《还有谁要上车》
二、适用年龄:
小班(3-4岁)
三、活动目标:
1. 通过绘本阅读,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,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。
2.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,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3. 激发幼儿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兴趣,了解“上车”这一日常行为。
4.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“等待”与“分享”的情感,初步建立规则意识。
四、活动准备:
1. 绘本《还有谁要上车》
2. 图片卡若干(包括不同交通工具、乘客等)
3. 小汽车模型或图片
4. 背景音乐(轻柔的儿歌或交通声音)
五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出示一辆小汽车模型或图片,提问:“这是什么?你们坐过吗?”
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坐车的经历,激发兴趣。
教师说:“今天我们要听一个关于‘上车’的故事,看看有哪些小朋友也想上车。”
2. 阅读绘本(10分钟)
教师边翻页边讲述绘本内容,注意语速适中,语气生动,配合表情和动作。
在讲述过程中,适时提问:“谁先上了车?”“还有谁要上车?”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思考。
3. 讨论与互动(8分钟)
教师引导幼儿讨论:“为什么大家要排队上车?”“如果大家都挤在一起会怎么样?”
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,并给予积极回应。
4. 游戏活动(7分钟)
组织“我是小乘客”游戏:
- 教师扮演司机,幼儿轮流扮演乘客。
- 每位“乘客”说:“还有谁要上车?”然后模仿上车的动作。
- 鼓励幼儿大胆参与,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总结:“今天我们知道了,坐车时要排队,不能抢,大家都要有礼貌。”
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讲讲这个故事,并尝试在生活中遵守秩序。
六、活动延伸建议:
1.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“公交车”玩具,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。
2. 结合生活实际,带幼儿观察附近的公交站,了解乘车规则。
3. 家长配合,在家中模拟“上车”情境,帮助孩子巩固规则意识。
七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以绘本为载体,结合生活经验,帮助幼儿理解“上车”这一行为背后的规则与礼仪。通过互动和游戏,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感和语言表达能力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拓展类似主题,如“下车”“等车”等,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。
注:本教案为原创内容,根据教学实际可灵活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