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19年高考专题突破:文言翻译与断句练习】在语文考试中,文言文部分一直是考生们较为头疼的内容之一。尤其是文言翻译与断句题型,不仅考查学生的古文基础,还考验其对语境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。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在2019年的高考中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,本文将围绕“文言翻译与断句”进行深入分析与专项训练。
一、文言翻译的核心要点
文言文翻译不是简单的字词对应,而是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,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。常见的误区包括:
- 逐字直译:如“子曰”直接译为“儿子说”,这显然不符合语境;
- 忽略语境:如“吾日三省吾身”若不结合上下文,容易误解为“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”;
- 忽视虚词作用:如“之”、“乎”、“者”等虚词在句中起着连接或语气的作用,不能随意省略。
因此,在翻译时应做到“信、达、雅”——忠实原意、通顺流畅、文辞优美。
二、文言断句的技巧与方法
文言文没有标点,断句是理解文章内容的第一步。断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依据常见句式:如“……也”、“……者……也”等判断句结构;
2. 注意对偶与排比:文言文中常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,有助于判断停顿;
3. 关注人物与事件:通过识别主语、谓语、宾语等成分来划分句子;
4. 结合上下文推测:根据前后文的逻辑关系合理断句,避免孤立理解。
例如:“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”这句话,正确的断句应为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;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三、实战练习与解析
原文:
“孟子曰: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。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惕恻隐之心。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,非恶其声而然也。’”
翻译:
孟子说:“每个人都有怜悯别人的心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进井里,都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。这不是因为想和小孩的父母结交,也不是为了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好名声,更不是因为厌恶那声音才这样做的。”
断句:
孟子曰: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。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惕恻隐之心。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,非恶其声而然也。’
四、备考建议
1. 积累常见实词与虚词:如“之”、“乎”、“者”、“也”、“则”、“而”等;
2. 多读经典文言作品:如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史记》等,培养语感;
3. 勤做真题与模拟题:通过反复练习提升解题速度与准确性;
4. 注重总结归纳:整理高频考点与易错点,形成系统知识体系。
总之,文言翻译与断句虽有一定难度,但只要掌握方法、勤加练习,就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。希望本文能为2019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提供实用的帮助与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