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原文译文及赏析】《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》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在被贬至柳州期间所作的一首抒情诗。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,也寄托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。
一、原文
> 城上高楼接大荒,
> 海天愁思正茫茫。
> 惊风乱飐芙蓉水,
> 密雨斜侵薜荔墙。
> 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
> 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
> 万岁山前珠翠绕,
> 千年古道草木深。
> 共来百越文身地,
> 犹自音书滞一乡。
(注:此为误写版本,实际原诗如下)
正确原文应为:
>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
>
> 城上高楼接大荒,
> 海天愁思正茫茫。
> 惊风乱飐芙蓉水,
> 密雨斜侵薜荔墙。
> 起看山下云无数,
> 望断天涯路更长。
> 共来百越文身地,
> 犹自音书滞一乡。
二、译文
站在柳州城楼上,远眺无边的荒野,心中充满忧愁。
海天辽阔,思绪如潮水般翻涌不息。
狂风搅动着水面的荷花,密雨打湿了墙上的青藤。
抬头望去,山下云雾缭绕,视线尽头仿佛没有尽头。
一同被贬到这百越之地,却仍然无法互通音信。
三、赏析
这首诗是柳宗元在被贬柳州期间所作,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。全诗以“登楼”起笔,描绘出一幅苍茫辽阔的自然景象,借景抒情,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。
首联“城上高楼接大荒,海天愁思正茫茫”,通过高耸的城楼与广袤的荒野形成对比,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压抑的氛围,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孤独。接着,“惊风乱飐芙蓉水,密雨斜侵薜荔墙”,用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象,暗示诗人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困苦。
中间几句描写山川景色,看似闲适,实则暗含对过往生活的怀念。尾联“共来百越文身地,犹自音书滞一乡”,点明诗人与友人同遭贬谪,却因地域阻隔,无法互通消息,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悲凉之感。
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象丰富,情感深沉,展现了柳宗元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格和对友情的珍视。同时,也反映了他作为士大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无奈。
四、结语
《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》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佳作,更是一幅反映诗人内心世界与时代背景的画卷。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处困境却依旧心怀家国的文人形象,也让我们感受到诗歌中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