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(的意思及全诗赏析)】“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”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《李凭箜篌引》。这两句诗以其瑰丽奇幻的想象和震撼人心的意境,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名句之一。下面我们将从诗句的意思、艺术特色以及全诗的整体赏析入手,深入解读这首诗的独特魅力。
一、“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”的意思
这两句诗字面意思是: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,石头裂开,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,仿佛引发了秋天的雨水。然而,这并非单纯的自然描写,而是诗人以神话为背景,运用夸张与象征手法,描绘出音乐的震撼力。
- “女娲炼石补天”: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典故,讲述女娲用五色石补天,拯救苍生。这里用来比喻音乐的神奇与伟大。
- “石破天惊”:形容声音极大,震撼天地,常用于形容惊人的事件或非凡的才华。
- “逗秋雨”:意指音乐声仿佛触动了天上的秋雨,带来一种神秘而凄美的氛围。
整体来看,这两句诗通过神话意象,将音乐的力量比作女娲补天的壮举,赋予其超凡脱俗的美感与震撼力。
二、全诗赏析:《李凭箜篌引》
原文如下:
> 吴丝蜀桐张高秋,空山凝云颓不流。
> 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清商。
> 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。
> 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
> 梦入神山教神妪,老鱼跳波瘦蛟舞。
> 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
1. 诗题解析
“李凭箜篌引”是乐府旧题,“引”是一种乐曲形式。李凭是唐代著名的箜篌演奏家,此诗即为赞美他的高超技艺。
2. 全诗结构与意境
整首诗围绕李凭的箜篌演奏展开,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比喻,将音乐的美与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- 前四句:描绘音乐响起时的环境变化,如“空山凝云”、“江娥啼竹”,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。
- 中间四句:用“昆山玉碎”、“芙蓉泣露”等意象,表现音乐的细腻与动人。
- “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”:这是全诗的高潮,将音乐的震撼力推向极致,仿佛连神话世界都被唤醒。
- 后四句:进一步拓展想象空间,如“梦入神山”、“老鱼跳波”,展现音乐对自然与神灵的感染力。
3. 艺术特色
- 奇崛浪漫的想象:李贺善用神话与自然意象,构建出一个瑰丽奇幻的艺术世界。
- 音韵节奏感强:诗句长短错落,音调起伏,与箜篌的旋律相呼应。
- 语言华丽多变:用词古雅,意象丰富,展现出极高的文学造诣。
三、结语
“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”不仅是对音乐之美的高度赞美,更体现了李贺诗歌中那种超越现实、直击心灵的艺术风格。整首《李凭箜篌引》以音乐为线索,融合神话、自然与情感,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,堪称唐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。
它不仅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,更是一幅用文字绘制的梦幻画卷,让人在音律与想象之间,感受到诗意的永恒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