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汇总:带有妆字的成语】在汉语中,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,不仅形式简洁,而且寓意深刻。其中,一些成语中包含了“妆”字,虽然数量不多,但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。今天,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那些含有“妆”字的成语,看看它们背后的故事与用法。
1. 浓妆艳抹
意思是形容女子打扮得非常艳丽、华丽。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女性穿着打扮极为讲究,有时也带有一点讽刺意味,暗示过于刻意或夸张的外表。
2. 淡妆浓抹
这个成语出自苏轼的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: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”原意是指无论是淡雅还是浓艳的装扮,都显得恰到好处。现在多用来形容事物无论怎样表现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。
3. 妆成弃妇
这个成语较为少见,意思是一个女子打扮得体,却被人抛弃,常用来比喻表面光鲜但内心凄凉的处境,带有一定的悲情色彩。
4. 红妆素裹
指女子穿着鲜艳的衣服,或者形容女子的美丽与纯洁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女性的容貌或环境的美丽景象。
5. 花容月貌
虽然这个成语中没有直接出现“妆”字,但它常与“妆”字搭配使用,如“花容月貌,淡妆浓抹”,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,气质出众。
6. 梳妆打扮
这是一个常见的短语,虽然不完全是成语,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,指女子整理仪容、打扮自己,强调外在形象的修饰。
7. 妆束整齐
指女子穿着打扮得体、整洁,给人以良好的印象。多用于描述正式场合或重要时刻的着装状态。
8. 妆台镜里
这个词语较少见,通常出现在诗词或古文中,指的是女子梳妆时照镜子的地方,象征着女性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。
9. 妆阁春深
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,描绘女子独处闺房的情景,表达一种寂寞、幽怨的情绪。
10. 妆楼秋晚
类似“妆阁春深”,也是古风中常见的表达方式,常用来渲染一种孤寂、清冷的氛围。
这些带有“妆”字的成语,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外貌、行为的关注与规范。从“浓妆艳抹”到“淡妆浓抹”,再到“花容月貌”,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。
在现代生活中,虽然我们不再像古人那样严格讲究“妆”的形式,但这些成语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,也能在写作和交流中增添语言的美感与深度。
总之,带有“妆”字的成语虽不多,但它们在汉语中的地位不可小觑。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