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陈轸为秦使于齐原文及翻译】原文:
陈轸为秦使于齐,齐王问曰:“秦王与寡人孰贤?”
陈轸对曰:“秦王之贤,不如大王。”
王曰:“子言秦王贤,何以不若寡人?”
轸曰:“夫秦者,虎狼之国也,其心贪而好战。今虽强,然其志在天下,未足为贤也。大王仁义而有德,民附而国安,故贤于秦王。”
王曰:“然则子之来,何以教寡人?”
轸曰:“臣奉秦王之命,愿与大王结盟,共抗楚国。楚之强,非齐所敌,若与秦合,则可制楚。”
王曰:“吾闻秦多诈,岂可信乎?”
轸曰:“秦虽多诈,然今日之约,必守其信。若不信,则秦无以立于天下矣。”
王曰:“善。”遂与秦结盟。
翻译:
陈轸受秦国派遣出使齐国,齐王问他:“秦王和我相比,谁更贤明?”
陈轸回答说:“秦王的贤明,比不上大王您。”
齐王问:“你既然说秦王贤明,为什么又不如我呢?”
陈轸说:“秦国是一个像虎狼一样的国家,它的心思贪婪且喜欢战争。虽然现在强大,但它的野心是想要统一天下,所以不能算真正贤明。而大王您仁爱宽厚,有德行,百姓归附,国家安定,因此您的贤明胜过秦王。”
齐王又问:“那么你这次来,有什么要教导我的吗?”
陈轸说:“我奉秦王之命,希望与大王结成同盟,共同对抗楚国。楚国的强大,不是齐国能够单独抗衡的,如果与秦国联合,就可以压制楚国。”
齐王说:“我听说秦国多有欺诈,怎么可以相信他们呢?”
陈轸说:“秦国虽然多有欺诈,但今天的约定,必定会遵守信用。如果不守信,秦国也无法在天下立足。”
齐王说:“好。”于是与秦国结成了联盟。
在战国时期,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错综复杂,而陈轸作为秦国的重要使者,肩负着重要的使命。他被派往齐国,目的是为了促成秦齐两国的联合,共同对付强大的楚国。
面对齐王的质疑,陈轸并没有直接反驳,而是巧妙地运用了语言艺术。他先肯定了齐王的贤明,既避免了正面冲突,又让齐王感到被尊重。接着,他指出秦国虽然强大,但其本质是“虎狼之国”,强调秦国的扩张欲望和缺乏道德底线,从而对比出齐国的仁义与稳定。
这一番话不仅展现了陈轸的智慧,也体现了他对时局的深刻理解。他没有一味地吹捧秦国,而是从实际利益出发,提出秦齐结盟的建议,既符合秦国的利益,也照顾到了齐国的担忧。
在齐王对秦国的诚信表示怀疑时,陈轸进一步解释,指出即使秦国多变,但在关键时候仍需讲求信誉,否则无法在诸侯中立足。这番话让齐王意识到,秦国并非完全不可信任,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,合作可能是最理性的选择。
最终,齐王接受了陈轸的建议,双方达成了联盟。这段历史不仅展示了战国时期外交的复杂性,也反映出谋士在其中的关键作用。陈轸凭借自己的口才与策略,成功推动了秦齐的合作,为秦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