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货币的职能.教案doc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目标
- 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,包括价值尺度、流通手段、贮藏手段、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。
- 能够区分不同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
-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,提高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。
-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- 激发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兴趣,增强对货币在社会中作用的认识。
- 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- 重点: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及其实际应用。
- 难点:理解货币作为“世界货币”的功能及其实现条件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相关图片、案例资料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教材相关内容,思考生活中与货币相关的实例。
四、教学过程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每天都会接触到钱,但你们知道钱到底有什么用吗?”
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,引出本节课的主题——“货币的职能”。
2. 新课讲授(20分钟)
(1)价值尺度职能
- 定义:货币能够衡量商品的价值,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。
- 实例:一件衣服标价100元,说明其价值为100元。
- 强调:货币本身没有价值,但可以代表价值。
(2)流通手段职能
- 定义:货币作为交换媒介,用于商品和服务的交易。
- 实例:去超市购物时使用现金或刷卡支付。
- 强调:必须是现实的货币,不能是观念上的。
(3)贮藏手段职能
- 定义:货币可以保存财富,用于未来消费。
- 实例:将一部分收入存入银行或购买黄金。
- 强调: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时,需具备保值性。
(4)支付手段职能
- 定义:用于清偿债务、支付工资等非即时交易。
- 实例:工资发放、房租缴纳、贷款还款等。
- 强调:不同于流通手段,是延后支付的行为。
(5)世界货币职能
- 定义: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被广泛接受的货币。
- 实例:美元、欧元、人民币等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。
- 强调:需要具有稳定性和国际认可度。
3. 小组讨论(10分钟)
将学生分成小组,每组选择一个货币职能,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三个例子,并派代表进行汇报。
4. 巩固练习(10分钟)
- 判断题:
① 货币只能作为流通手段使用。( )
② 金条可以作为贮藏手段。( )
③ 信用卡是一种支付手段。( )
- 简答题:
请简述货币的五个基本职能,并举例说明其中两个。
5. 总结提升(5分钟)
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,强调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,并鼓励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货币现象,加深理解。
五、作业布置
1. 写一篇短文,谈谈你对“货币是经济活动的血液”的理解。
2. 收集三种不同国家的货币图片,并说明它们是否具备“世界货币”职能。
六、板书设计
```
货币的职能
1. 价值尺度 —— 衡量价值
2. 流通手段 —— 交换媒介
3. 贮藏手段 —— 保存财富
4. 支付手段 —— 清偿债务
5. 世界货币 —— 国际通用
```
七、教学反思(教师课后填写)
本次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案例相结合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的多种职能。但在讲解“世界货币”时,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,今后可增加更多实际案例辅助教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