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语文教学中,每一篇经典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。《散步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,作者莫怀戚通过一家三代人在田野间散步的小事,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与责任。这篇课文不仅语言优美,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因此,在设计教案时,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,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。
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: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汇,并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;学会分析文章结构,体会散文的语言魅力。
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小组讨论、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,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价值观:感受文中所体现的家庭和谐美,增强对亲情的认识及珍惜之情。
教学重难点:
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主题思想;难点则是如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导。
教具准备:
多媒体课件、相关图片资料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更好地呈现内容。
教学过程:
导入新课(5分钟)
利用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或者照片作为开场白,激发学生对于家庭生活的回忆与思考,从而自然过渡到今天的学习内容——《散步》。
初读感知(10分钟)
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,注意字音准确、停顿合理。然后提问:“这篇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?”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初步印象。
细读品味(20分钟)
分组讨论以下问题:
-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春天的气息?
- 老人为什么选择走小路而不是大路?
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从细节入手,逐步挖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更深一层的意义。
深度解读(15分钟)
播放录音范读,并结合背景音乐营造氛围,带领学生一起朗诵精彩片段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:“我们应当怎样对待长辈?”、“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场景?”以此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。
总结升华(5分钟)
最后,请几位同学总结本节课收获,并谈谈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来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。老师则可以从正面肯定大家的表现,同时提出希望,激励全体同学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,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和社会。
作业布置:
1.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,并尝试仿写一段关于家庭的文字;
2. 观察身边的亲人,记录下至少一件让你感动的小事。
通过这样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,《散步》这篇课文定能让学生们受益匪浅,同时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一抹亮丽色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