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信息 > 精选范文 >

渔父原文与翻译

2025-05-25 14:52:37

问题描述:

渔父原文与翻译,在线等,求秒回,真的火烧眉毛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5-25 14:52:37

在中国古代文学中,《渔父》是一篇充满哲理与诗意的经典之作。这篇作品通过渔父与屈原之间的对话,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。为了便于理解,下面我们将提供原文以及现代文的解析。

原文如下:

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渔父见而问之曰:“子非三闾大夫欤?何故至于斯?”屈原曰: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渔父曰:“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世人皆浊,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?众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?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”屈原曰:“吾闻之,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;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?宁赴湘流,葬于江鱼之腹中。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?”

现代文解析:

屈原被流放后,在江边漫步,一边走一边吟诗,面容显得非常憔悴,身体也十分瘦弱。一位渔夫看到他这样,便上前询问:“您不是三闾大夫吗?为什么会落到这般境地呢?”屈原回答说:“整个世界都浑浊不堪,只有我是清澈的;所有人都喝醉了,只有我还清醒着,因此我才被放逐。”渔夫听后说道:“圣人不会拘泥于某样事物,而是能够随波逐流适应环境。既然世人都是浑浊的,为何不随波逐流呢?既然大家都喝醉了,为何不一起享乐呢?为什么非要苦苦思索,让自己陷入困境呢?”屈原则坚定地回应道:“我听说过这样的话,刚洗完头的人一定会拍打帽子上的灰尘,刚洗完澡的人一定会抖落衣服上的水滴;怎么能让一个干净的身体去沾染污垢呢?我宁愿投身湘江,让江里的鱼吞食我的尸体,也不愿让洁白无瑕的灵魂蒙受世俗的污染。”

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不仅反映了屈原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理想追求,同时也揭示了渔父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。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,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