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仲淹少时家贫,虽食不厌精,但其志向高远。一日,于僧舍读书,夜深方歇。邻室有一富家子弟,灯烛通明,饮食精美。范仲淹心生感慨,问曰:“汝何以如此安逸?”富子笑答:“父母之赐也。”范仲淹默然,自思曰:“吾当自立,不靠他人。”
后入书院,昼夜苦读,寒暑不易。尝食粥而眠,友人怜其苦,送以佳肴。范仲淹谢之,却将食物置一旁,待凉后再食。友人不解,问其故。范仲淹答曰:“吾已习惯粗茶淡饭,若骤享美味,恐日后难复旧习。”友人叹服。
成年后,范仲淹为官清廉,常忧国事。每遇饥荒,必先赈济百姓,而后自食其力。其志在于天下,欲使黎民安居乐业。尝作《岳阳楼记》,其中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一句,流传千古,成为世人效仿之典范。
原文:
范仲淹少贫,居僧舍,夜读不辍。邻室富家子,膏粱满目。仲淹问曰:“汝何安逸?”对曰:“父母之赐。”仲淹默然,自念曰:“吾当自立。”入书院,昼夜勤学,友馈美食,不受。友怪问之,答曰:“吾惯粗粝,若骤享甘美,恐难复初。”后为官,清廉爱民,每遇饥荒,先赈灾而后自足。尝作文云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为世所传颂。
翻译:
范仲淹年轻时家中贫穷,住在寺庙里,夜晚读书从不懈怠。隔壁房间有一位富家子弟,生活富足,食物精美。范仲淹问他:“你为何这般安逸?”富家子弟笑着回答:“这是父母给我的。”范仲淹沉默不语,心中暗想:“我应当自立自强。”后来他进入书院学习,日夜勤奋读书。有朋友送给他美味的食物,他却不接受。朋友感到奇怪,询问原因,范仲淹回答说:“我已经习惯了粗茶淡饭,如果突然享用美味,恐怕以后就难以适应简朴的生活了。”范仲淹长大后做官清廉,关爱百姓。每当发生饥荒时,他总是先救济灾民,然后再考虑自己的生活。他曾写下文章《岳阳楼记》,其中提到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这句话被后世广为传颂。
这篇文言文讲述了范仲淹从小立志、刻苦求学的故事,展现了他清廉正直、心系天下的高尚品格。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,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