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浩瀚星空中,唐代诗人王绩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独树一帜。他的作品常常以田园生活为背景,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之情。其中,《野望》一诗尤为经典,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,还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哲理。
原文
东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。
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
牧人驱犊返,猎马带禽归。
相顾无相识,长歌怀采薇。
翻译
傍晚时分,我站在东边的高地上远眺,徘徊不定,心中满是迷茫与无助。远处的树林在秋风中摇曳,每棵树都披上了秋天的色彩;连绵起伏的群山也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之中。牧童赶着牛群回家,猎人带着猎物归来。我环顾四周,却无人认识我,于是放声高歌,怀念起古代隐士伯夷、叔齐采薇而食的日子。
赏析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黄昏时刻登高远望的情景,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,抒发了内心的孤独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首联点明时间地点,“徙倚”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徘徊不定的状态,暗示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。颔联通过“树树”、“山山”这样的叠词增强了画面感,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秋意浓郁的天地间。颈联则进一步丰富了场景,将目光投向了乡村生活,展现了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。尾联直抒胸臆,表明自己虽身处繁华之地,却无法融入其中,唯有借古人的事迹来寄托自己的情怀。
整首诗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,意境开阔而又含蓄蕴藉,充分体现了王绩作为一位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独特魅力。同时,它也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——既渴望功名利禄,又向往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。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《野望》成为一首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