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5课金色的鱼钩的课文内容概括】《金色的鱼钩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,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,一位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自己的故事。文章通过一个小小的鱼钩,展现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、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。
一、课文
本文以第一人称“我”的视角,回忆了在长征途中,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穿越草地时发生的感人故事。老班长原本是一个普通的炊事员,但在队伍中承担起了照顾伤病员的重任。他用一根缝衣针做成鱼钩,每天坚持为战士们钓鱼做汤,自己却从不喝一口汤。最终,在即将走出草地时,老班长因饥饿和劳累倒下了,临死前还惦记着战士们的温饱。他的鱼钩被后人珍藏,成为革命精神的象征。
二、课文内容概括表
项目 | 内容 |
课文标题 | 15课《金色的鱼钩》 |
作者 | 王愿坚 |
体裁 | 小说(回忆性散文) |
主要人物 | 老班长、三个小战士(“我”、小梁、小病号) |
时间背景 | 红军长征时期(1935年) |
地点背景 | 长征途中的草地 |
主要事件 | 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战士们做汤,自己却饿得奄奄一息;最后牺牲在草地上。 |
主题思想 | 歌颂老班长忠于革命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体现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。 |
象征意义 | “金色的鱼钩”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。 |
三、教学意义
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长征的艰苦历程,更通过老班长的形象,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,学习革命先辈的高尚品质。同时,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英雄,什么是责任与担当。
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,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,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。
以上就是【15课金色的鱼钩的课文内容概括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