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恬不知耻的意思和读音】“恬不知耻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了不道德或令人羞愧的事情后,仍然毫无羞愧之心,表现得非常镇定、无动于衷。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行为不端却不知悔改的人。
一、词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恬不知耻 |
拼音 | tián bù zhī chǐ |
出处 | 出自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然其为人,自知其过,恬不知耻。” |
释义 | 指人做了坏事,却毫无羞耻之心,依然安然自若。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书面语 |
近义词 | 厚颜无耻、不知廉耻、脸皮厚 |
反义词 | 耻辱难当、知耻后勇、自惭形秽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批评他人 | 他竟然在公众场合撒谎,真是恬不知耻。 |
描述事件 | 那个贪官不仅受贿,还恬不知耻地为自己辩护。 |
文学作品中 | 小说中描写了一个恬不知耻的反派角色,令人厌恶。 |
三、成语背景与演变
“恬不知耻”最早见于《史记》,原意是指某人虽然知道自己犯了错,却毫不感到羞耻。后来,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贬义词,用来形容那些缺乏道德感、毫无羞耻心的人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恬不知耻”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个人的批评,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些组织、机构或社会现象中的不良行为,表达强烈的谴责意味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语气强烈: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在正式场合或对长辈使用,以免造成误解或冒犯。
- 适用对象:多用于批评或讽刺,不适合用于正面评价或客观描述。
- 搭配使用:常与“厚颜无耻”、“不知羞耻”等词连用,加强语气。
五、总结
“恬不知耻”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的成语,表示一个人在做错事之后仍然毫无羞耻之心。它源于古代文献,现广泛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表达中,尤其适用于批评那些行为不当却不知悔改的人。了解其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口语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态度。
以上就是【恬不知耻的意思和读音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