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】一、活动主题:
“传承文化,共度端午”——端午节主题班会
二、活动目的:
1.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、习俗及文化内涵。
2.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。
3. 通过互动与实践,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。
4.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。
三、活动时间:
2025年6月X日(具体日期根据学校安排)
四、活动地点:
XX班级教室
五、参与对象:
全体班级学生及班主任
六、活动准备:
1. 教师提前收集端午节相关资料,制作PPT或视频素材。
2. 准备包粽子材料(糯米、粽叶、线等)或邀请家长协助指导。
3. 设计互动问答环节,准备小礼品作为奖励。
4. 布置教室,营造节日氛围(如挂艾草、挂香囊、贴海报等)。
七、活动流程:
1. 开场导入(5分钟)
班主任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意义,引出主题:“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端午节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”
2. 知识讲解(10分钟)
通过多媒体展示,讲解端午节的起源(纪念屈原)、历史发展、各地风俗等。内容包括:
- 端午节的由来
- 龙舟竞渡的象征意义
- 吃粽子、挂艾草、佩香囊等习俗
- 端午节在不同地区的差异
3. 互动问答(10分钟)
设置有关端午节的小问题,如:“端午节是哪一天?”“为什么要吃粽子?”“屈原是谁?”等,鼓励学生积极回答,答对者可获得小奖品。
4. 动手实践——包粽子体验(20分钟)
- 分组进行,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示范包粽子方法。
- 学生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尝试包粽子,体验传统技艺。
- 完成后可以将粽子带回家或分享给同学。
5. 文化拓展(10分钟)
播放一段关于端午节的短视频,展示现代人如何过端午节,以及端午节在当代社会中的新变化。
6. 总结与感悟(5分钟)
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和感受,班主任总结本次活动的意义,并鼓励大家在生活中多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八、活动延伸:
1.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包粽子、挂艾草,记录过程并拍照分享。
2. 撰写一篇短文《我眼中的端午节》,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体会。
3. 班级可设立“传统文化角”,定期展示学生创作的端午节作品。
九、注意事项:
1. 注意安全,特别是包粽子过程中避免使用尖锐工具。
2. 强调环保意识,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。
3. 提前与家长沟通,确保活动顺利进行。
十、活动评价:
通过本次主题班会,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端午节的了解,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。活动形式多样,寓教于乐,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。
备注: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内容与时间安排,确保活动顺利开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