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2课《干点家务活》教案-(360)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:了解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内容,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务技能,如整理书包、摆放碗筷、擦桌子等。
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情景模拟、小组合作等方式,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做家务的乐趣,培养动手能力和责任感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激发学生参与家庭劳动的兴趣,增强家庭责任感和感恩意识,体会父母的辛苦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- 重点:认识常见的家务劳动内容,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。
- 难点: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,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师准备:PPT课件、家务劳动图片、视频素材、家务任务卡。
- 学生准备:每人带一件小物品(如书包、餐具等),用于课堂实践操作。
四、教学过程
1. 情境导入(5分钟)
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生活的小视频,展示一家人一起做家务的场景。提问:“你们有没有帮爸爸妈妈做过家务?你觉得做家务有趣吗?”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历。
2. 新知讲解(10分钟)
通过PPT展示几种常见的家务劳动,如整理房间、洗碗、扫地、浇花等。教师逐一讲解每项家务的意义和操作方法,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会做的家务。
3. 实践操作(15分钟)
将学生分成小组,每组领取一份“家务任务卡”,包括整理书包、叠衣服、擦桌子等任务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,教师巡回指导,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。
4. 分享交流(8分钟)
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完成的任务,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,遇到什么困难,是如何解决的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建议。
5. 情感升华(5分钟)
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“做家务虽然累,但能为家里分担压力,让爸爸妈妈更轻松。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做一些呢?”鼓励学生从今天开始,每天尝试做一件家务,慢慢养成好习惯。
6. 总结提升(2分钟)
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,强调家务劳动的重要性,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,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孩子。
五、作业布置
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请教一项新的家务,并在明天的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。
六、板书设计
```
干点家务活
家务有哪些?——整理、洗碗、扫地、擦桌……
怎么做?——认真、细心、坚持
为什么做?——爱家、感恩、责任
```
七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、实践操作、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,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。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家务活动中,但在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方面仍需加强指导。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际案例,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责任感。
备注:本教案根据部编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改编,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,旨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