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扁鹊治病获奖教学实录扁鹊治病.教学实录】在语文教学中,寓言故事因其寓意深刻、语言简练而备受教师青睐。《扁鹊治病》作为一篇经典的寓言课文,不仅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,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——“防微杜渐”“听从劝告”等思想贯穿始终。本文将围绕一节《扁鹊治病》的教学实录,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,进行深入分析与反思。
课堂伊始,教师通过一个趣味性的提问引入课题:“你们知道古代的名医是谁吗?”学生纷纷举手发言,气氛活跃。随后,教师出示“扁鹊”的图片,并简单介绍其背景,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。接着,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,边读边标注生字词,初步感知文章内容。
在精读环节,教师采用了分段讲解的方式,逐段分析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。例如,在讲解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时,教师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,让学生分别扮演扁鹊和蔡桓公,通过朗读和表演,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理解。学生积极参与,课堂氛围轻松愉快。
随后,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“为什么扁鹊多次劝告,蔡桓公却不听?”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。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,有的认为蔡桓公骄傲自大,有的认为他不重视医生的建议。教师适时总结,强调“听从劝告”和“及时改正错误”的重要性。
在拓展延伸部分,教师结合现实生活,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,谈谈自己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。学生踊跃发言,分享了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因忽视他人建议而产生的后果,增强了课堂的现实意义。
最后,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,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,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正确听取他人意见,并从中获得启示。通过这种方式,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。
本节课整体结构清晰,环节紧凑,学生参与度高,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。然而,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。例如,在时间分配上略显紧张,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观点;此外,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还可以更加深入。
总之,《扁鹊治病》不仅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,更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。通过合理的设计与灵活的引导,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,提升语文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