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信息 > 精选范文 >

国学经典之《中庸》全文及译文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国学经典之《中庸》全文及译文,急!求解答,求不沉贴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07 17:51:39

国学经典之《中庸》全文及译文】《中庸》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典籍之一,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,后被收录于《礼记》之中。宋代以后,《中庸》与《大学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并称为“四书”,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,对后世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《中庸》的核心思想在于“中”与“和”,强调在行为、情感与思维上保持适度,不偏不倚,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。它不仅是修身养性的指导原则,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。

一、《中庸》原文节选

第一章

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

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

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

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

第二章

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

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

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

第三章

仲尼曰:“君子中庸,小人反中庸。”

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时中;小人之反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也。

第四章

子曰:“舜其大知也与!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,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,其斯以为舜乎!”

二、译文解析

第一章

上天赋予人的本质叫做“性”,遵循这种本性去行事叫做“道”,按照道来修养自己叫做“教”。

“道”是不能片刻离开的,如果可以离开,那就不是真正的“道”了。

因此,君子在无人看见的时候也要谨慎,在无人听见的时候也要有所敬畏。

最隐蔽的地方最容易暴露真实,最细微之处最能体现本质,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也要小心谨慎。

第二章

喜悦、愤怒、悲哀、快乐等情绪尚未表现出来时,叫做“中”;表现出来但都合乎节度,叫做“和”。

“中”是天下万物的根本,“和”是天下通行的道理。

达到“中和”的境界,天地就能各安其位,万物也能顺利生长。

第三章

孔子说:“君子能够做到中庸,小人却违背中庸之道。”

君子之所以能做到中庸,是因为他时刻把握适度;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,是因为他们毫无顾忌、放纵自己。

第四章

孔子说:“舜真是有大智慧的人啊!他喜欢提问,善于听取身边人的话,隐藏别人的缺点,宣扬别人的优点,掌握事物的两端,然后以中庸之道施用于百姓,这便是舜的伟大之处吧!”

三、《中庸》的现实意义

《中庸》虽成书于两千多年前,但其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它提倡的“中和”理念,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,也适用于社会关系的协调与国家治理的平衡。

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,人们常常陷入极端的情绪或行为模式,如过度追求物质、忽视精神修养、人际关系紧张等。《中庸》提醒我们:凡事要适度,既要坚持原则,又要灵活变通;既要坚定信念,又要包容差异。

四、结语

《中庸》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经典著作,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现代人修身立德、处世待人的宝贵指南。通过阅读和理解《中庸》,我们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方向。

如果你对《中庸》感兴趣,不妨细细品读全文,感受古人的智慧,领悟人生的真谛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