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言文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翻译及注释】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是出自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篇的一则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故事,内容虽简,却蕴含深刻的道理。本文将对原文进行逐句翻译,并结合历史背景和语言特点进行详细注释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。
原文:
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。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乃至。
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”答曰: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
友人便怒曰:“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”元方曰:“君与家君期日中。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
友人惭,下车引之。元方入门不顾。
翻译:
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,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。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,陈太丘就离开了,离开之后朋友才到。
当时元方只有七岁,在门外玩耍。有客人问元方:“你父亲在吗?”元方回答:“他等您很久了,已经走了。”
那位朋友生气地说:“真不是人啊!和别人约好了同行,却丢下人家自己走了。”元方说:“您和我父亲约定的是中午。中午您没到,就是没有信用;当着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,就是没有礼貌。”
那位朋友感到惭愧,下车想拉元方的手。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了门。
注释:
- 陈太丘:即陈寔(shí),东汉时期的名士,曾任太丘长,故称“陈太丘”。
- 期行:约定一起出行。
- 日中:中午时分。
- 舍去:放弃等待,离开。
- 元方:陈太丘的儿子,字元方,以聪慧著称。
- 尊君:对他人父亲的敬称,相当于“您父亲”。
- 家君:对自己父亲的谦称。
- 非人哉:这不是人该说的话,表示愤怒。
- 相委而去:丢下我一个人离开。
- 无信:没有信用,不守诺言。
- 无礼:没有礼貌,不讲规矩。
- 惭:感到羞愧。
- 引之:拉他的手,表示道歉或亲近。
- 入门不顾:走进门去,不再回头看。
赏析与启示:
这篇短文通过一个孩子之口,揭示了“信”与“礼”的重要性。虽然故事中的“友人”失信于人,且言语粗鲁,但元方以理服人,不仅维护了父亲的尊严,也展现了少年的智慧与品格。文章语言简洁,寓意深远,体现了古代儒家文化中对诚信与礼仪的高度重视。
此外,文中“元方”虽年幼,却能冷静应对,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与教养,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。
结语:
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虽为一篇短短的文言文,却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。它不仅是学习古文的好材料,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与礼仪的典范。通过深入理解与思考,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,提升自身的修养与品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