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唐诗《正月十五夜》】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,有一首描写元宵节夜晚的诗作,虽不为大众熟知,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。这首诗名为《正月十五夜》,作者虽无明确记载,但其意境与风格却颇具盛唐气象,令人回味无穷。
“正月十五夜”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称“元宵节”。古人常在这天赏灯、猜谜、吃汤圆,热闹非凡。而《正月十五夜》则以一种静谧而深情的视角,描绘了这个节日的另一面——夜色中的孤独、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。
诗中写道:
> 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
> 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
> 游妓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
> 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
短短四句,却将元宵夜的繁华与寂寥交织在一起。首句“火树银花合”,描绘的是灯火辉煌、烟花绽放的景象,仿佛夜空被点亮;“星桥铁锁开”则写出了桥上灯光如星辰般璀璨,铁锁开启,象征着节日的开放与自由。接下来两句“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”,则由景入情,写出了人们在夜色中行走,尘土随马蹄扬起,而明亮的月光却如影随形,仿佛陪伴着每一个归家的人。
后两句“游妓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”,描绘了街头艺人与歌女的表演,她们穿着艳丽,歌声悠扬,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生机。最后一句“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”,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表达了诗人对这美好夜晚的留恋之情——希望时间能够停留,不愿夜色过早结束。
这首诗虽未署名,但其语言凝练、意境深远,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与深厚情感。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的诗,更是一首关于时间、记忆与情感的诗。
如今,当我们再次读到《正月十五夜》,仿佛能穿越千年,看到那个灯火通明的夜晚,听到那悠扬的歌声,感受到那份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。正是这样的诗句,让唐诗的魅力历久弥新,让人久久难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