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中选修《论语》十二章原文】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,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而成,内容涵盖政治、伦理、教育、人生等多个方面。在高中语文课程中,《论语》被列为选修内容,其中“十二章”是教材中精选的篇章,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。
以下是《论语》十二章的原文
1.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2. 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3. 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4. 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5. 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6. 子曰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
7. 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8. 子曰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9. 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10. 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
11. 子游曰:“事父母,能竭其力;事君,能致其身;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
12. 子曰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
这十二章内容精炼,语言简练,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它们不仅体现了孔子对学习、修养、处世等方面的思考,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导。
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理解,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,同时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。通过诵读与讨论,学生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,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。
总之,《论语》十二章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,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承载着古代先贤的智慧,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