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信息 > 精选范文 >

语文教案_己亥杂诗教学设计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语文教案_己亥杂诗教学设计,求路过的高手停一停,帮个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31 23:34:06

语文教案_己亥杂诗教学设计】一、教学目标:

1. 知识与能力

- 了解龚自珍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,理解《己亥杂诗》的创作背景。

- 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句,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。

- 学会赏析古诗的意象与语言,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。

2. 过程与方法

- 通过诵读、讨论、分析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。

- 结合历史背景,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与社会关怀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
-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,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责任感。

-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,增强文化自信。
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
- 重点:理解诗意,把握诗人情感,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。

- 难点: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思想与时代精神,理解“落红不是无情物”的象征意义。

三、教学准备:

- 教师:PPT课件、相关背景资料、音频朗读材料。

- 学生:预习课文,查找龚自珍的生平及《己亥杂诗》的相关资料。

四、教学过程:
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‘落红’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什么吗?”

引导学生思考“落红”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,引出《己亥杂诗》的教学内容。
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
1. 朗读诗歌:教师播放配乐朗诵,学生跟读,注意节奏与情感。

2. 疏通字词:结合注释,讲解重点词语,如“己亥”、“浩荡”、“吟鞭”等。

3. 整体感知: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大意,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。

(三)精读品析(20分钟)

1. 逐句分析:

- “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”

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当时社会沉闷氛围的批判,以及对变革的渴望。

- “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”

分析诗人希望国家重用人才、改革政治的愿望,体会其强烈的爱国情怀。

2. 意象与手法:

- “落红”象征奉献与牺牲,“风雷”象征变革与力量。

- 诗歌运用了夸张、比喻等修辞手法,增强了表达效果。
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
1. 联系现实:

引导学生思考,今天我们的国家是否也需要“风雷”?我们应如何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?

2. 比较阅读:

对比其他描写自然景象或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,如杜甫、陆游的作品,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。

(五)课堂小结(5分钟)

教师总结:

《己亥杂诗》不仅是一首抒情诗,更是一首充满理想与责任感的政治诗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未来的期望。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,树立远大志向,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。

五、作业布置:

1. 背诵并默写《己亥杂诗》。

2. 写一篇短文,谈谈你对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的理解。

3. 预习下一首古诗,尝试进行简单的赏析。

六、板书设计:

```

己亥杂诗

——龚自珍

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

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

意象:风雷、落红、春泥

情感:忧国忧民、期盼变革

手法:比喻、夸张、象征

```

七、教学反思(教师参考):

本节课通过诵读、分析、讨论等多种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,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。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感悟力,鼓励他们在写作中运用古典诗词的表达方式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