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含答案及解析】在高考语文考试中,古代文化常识是考查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。它不仅涉及历史、文学、哲学等多个领域,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。2019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,文化常识类题目依然占据了重要位置,既考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,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。
本题库整理了2019年高考语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相关题目,并附有详细解析,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复习、查漏补缺,提升应试能力。
一、题型概述
2019年高考语文中的文化常识题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,内容涵盖:
- 古代官职与制度
- 历史典故与人物
- 文学体裁与作品
- 传统礼仪与习俗
- 天文历法与节气
这些题目看似简单,实则考察的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熟悉程度,以及对常见知识点的准确记忆。
二、典型例题与解析
例题1:
“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( )”
A. 太守:古代地方官名,相当于现代的市长
B. 举人:科举考试中通过乡试的人
C. 进士: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
D. 秀才:古代对读书人的尊称
答案:B
解析:
- A项中,“太守”为州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,相当于现代的市长或地级市市长,但并非完全等同,因此不够严谨。
- B项正确,乡试及第者称为“举人”,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级功名。
- C项中,“进士”是殿试及第者的称呼,而非仅指“殿试”。
- D项中,“秀才”是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的功名,不是泛指所有读书人。
例题2:
“下列诗句与节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( )”
A. 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”——春节
B. 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——清明节
C. 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——端午节
D. 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”——中秋节
答案:C
解析:
- C项中的诗句出自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,描写的是重阳节登高、插茱萸的习俗,而非端午节。端午节相关的诗句如“艾蒲争香,龙舟竞渡”。
例题3:
“下列关于‘六艺’的说法,错误的一项是( )”
A. 六艺包括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
B. 六艺是孔子教育弟子的主要课程
C. 六艺起源于周代的贵族教育体系
D. 六艺只包括文学与艺术类内容
答案:D
解析:
- 六艺是古代儒家教育的核心内容,包括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涵盖了道德、音乐、射箭、驾车、书法、数学等多个方面,不仅限于文学与艺术。
三、备考建议
1. 系统梳理知识点:将古代文化常识分为官职、礼仪、文学、历史等类别,逐一掌握。
2. 结合教材与真题:参考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,并结合历年高考真题进行练习。
3. 注重理解与应用:不仅要记住知识点,还要能结合语境灵活运用。
4. 多读经典文献:如《论语》《史记》《资治通鉴》等,增强文化积淀。
四、结语
2019年的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虽然难度适中,但考查范围广泛,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性与灵活性。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深入分析与总结,可以帮助考生在未来的考试中更加从容应对,提升语文素养与应试能力。
希望本题库能够成为你复习过程中的得力助手,助你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