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上海话方言版再别康桥】侬晓得伐,最近阿拉上海人当中流行起一首特别的诗——《再别康桥》,不过呢,是用咱上海话来念的。听起来蛮有意思,有点像老早辰光阿婆讲的故事,又带点文绉绉的味道。
这首诗本来是徐志摩写的,讲的是他离开剑桥时的心境,字里行间满是诗意和感伤。现在用上海话来讲,感觉就更接地气了,就像阿拉平时说话一样,但又有种说不出的韵味。
“轻轻的我走了,正如我轻轻的来……”用上海话念出来,那句“轻轻的我走了”,读起来软绵绵的,好像侬在耳边轻声细语,听得人心都软了。还有“悄悄是别离的笙箫”,用上海话一念,倒像是老早辰光弄堂里飘出来的笛声,带着点旧时光的味道。
有些人说,上海话讲诗,听上去有点“土”,但其实不然。它把那种细腻的情感,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,反而更有力量。就像侬站在黄浦江边,看着对岸的高楼大厦,心里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事,那种感觉,就是诗。
当然啦,也有老派的人觉得,这种做法有点“不正经”,但我觉得嘛,语言本来就是要活的,要会变的。上海话不是死的,它也在跟着时代走。用它来念诗,说不定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去了解、去喜欢传统文化。
所以,侬要是有空,不妨听听看上海话版的《再别康桥》,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。毕竟,诗不在多华丽,而在有没有打动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