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信息 > 精选范文 >

《有理数的除法法则》教案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《有理数的除法法则》教案,求快速回复,真的等不了了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28 20:15:29

《有理数的除法法则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
1. 知识与技能:

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,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。

2. 过程与方法:

通过类比乘法法则,引导学生发现除法法则的规律,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,增强合作探究意识,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。
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
- 重点: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及其应用。

- 难点: 负数相除时符号的确定及除法与乘法的关系理解。

三、教学准备:

- 教师准备:PPT课件、练习题、黑板、粉笔等。

- 学生准备:课本、练习本、笔。

四、教学过程:
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
教师提问:

“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、减法和乘法,那么有理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的呢?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?”

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,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——有理数的除法法则。

(二)探索新知(15分钟)

1. 复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:

- 正数乘正数得正,负数乘负数得正,正数乘负数得负。

- 符号由两个因数的符号决定,绝对值相乘。

2. 引入除法概念:

-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,即如果 $ a \div b = c $,则 $ b \times c = a $,其中 $ b \neq 0 $。

3. 观察例子:

- $ 6 \div 2 = 3 $

- $ (-6) \div (-2) = 3 $

- $ (-6) \div 2 = -3 $

- $ 6 \div (-2) = -3 $

4. 归纳法则:

- 同号两数相除,结果为正;异号两数相除,结果为负。

- 绝对值相除的结果即为商的绝对值。

5. 总结有理数的除法法则:

- 两个有理数相除,同号得正,异号得负,并把绝对值相除。

- 0 不能作为除数。

(三)巩固练习(15分钟)

1. 课堂练习:

- 计算下列各题:

- $ (-12) \div 3 $

- $ 18 \div (-6) $

- $ (-20) \div (-5) $

- $ 0 \div (-7) $

- $ (-9) \div 0 $

2. 分组讨论:

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,教师巡视指导,鼓励学生互相讲解思路。

3. 教师点评:

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,指出常见错误,如符号判断错误或除数为0的情况。

(四)拓展提升(10分钟)

1. 结合实际问题:

举例说明有理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,如温度变化、财务计算等。

2. 思考题:

- 如果 $ a \div b = c $,那么 $ b \div a = ? $ 是否一定成立?为什么?

3. 引导学生思考:

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,以及如何利用乘法来验证除法结果是否正确。

(五)小结与作业(5分钟)

1. 课堂小结:

-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除法法则,掌握了同号得正、异号得负的规则,并了解了0不能作为除数的原因。

2. 布置作业:

- 完成课本第XX页习题1、2、3题。

- 自主查阅资料,尝试用除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,并写出步骤。

五、教学反思:

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,逐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,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思维训练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符号判断的理解,提高其运算准确率。

---

备注: 本教案根据教材内容编写,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