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信息 > 精选范文 >

《搭石》教案通用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《搭石》教案通用,蹲一个有缘人,求别让我等空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26 04:54:05

《搭石》教案通用】一、教学目标

1. 知识与技能

- 理解课文内容,掌握生字词,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
-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。

2. 过程与方法
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品读等方式,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文章的内涵。

-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感悟平凡中的美好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
- 感受乡亲们默默奉献、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。

-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、珍惜生活的良好品德。

二、教学重难点

- 重点:理解“搭石”在文中的象征意义,体会作者对家乡、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赞美。

- 难点:引导学生从平凡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,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。

三、教学准备
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朗读音频、相关图片资料。
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找“搭石”的相关资料。

四、教学过程
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有没有见过‘搭石’?它是什么?”

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交流,激发学习兴趣。

出示“搭石”的图片或视频,引出课题《搭石》。
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
1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生字词。

2.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,如“协调有序”、“伏下身来”等。

3. 提问: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?

(三)精读课文,深入理解(20分钟)

1. 分段阅读,品味语言

- 介绍“搭石”的来源和作用。

引导学生思考:为什么说“搭石”是家乡的一道风景?

- 描写人们过河的情景。

重点分析:“上了年岁的人,无论怎样急着赶路,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,就一定放下带的东西,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。”

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细心与无私。

- 第三段:描写年轻人背老人过河的情景。

分析:“每当上工、下工,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,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。”

讨论:为什么说“协调有序”是一种美?

2. 小组合作,探究主题

- 小组讨论: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?为什么?

-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:搭石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,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默契。

(四)拓展延伸,联系实际(10分钟)

1. 联系生活

- 提问:在我们的生活中,有没有类似“搭石”的人或事?

- 鼓励学生分享身边的温暖故事。

2. 情感升华

- 教师总结:搭石虽小,却承载着乡亲们的爱心与责任。生活中,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,构成了我们美好的世界。

(五)作业布置(5分钟)

1. 写一篇短文,题目为《我心中的“搭石”》,写一件自己或身边人帮助他人的小事。

2.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。

五、板书设计

```

《搭石》

生活之美

互帮互助协调有序

爱心与责任

```

六、教学反思
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,引导学生走进文本,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,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,提升语文素养。

---

备注: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,可根据实际学情调整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