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信息 > 精选范文 >

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赏析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赏析,在线等,求秒回,真的火烧眉毛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24 21:44:05

柳永雨霖铃全文及赏析】一、原文

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

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

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

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
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冷落清秋节!

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

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

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

二、作者简介

柳永(约987—1053),原名三变,字耆卿,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。他一生仕途坎坷,屡试不第,但以词作闻名于世,尤以描写男女情爱、离愁别绪的作品著称。其词语言通俗易懂,情感真挚动人,深受百姓喜爱,被誉为“凡有井水处,皆能歌柳词”。

三、作品背景

《雨霖铃》是柳永最负盛名的词作之一,创作于他离开汴京(今开封)前往外地任职之时。这首词描写了与心爱之人分别时的深情厚意和无限哀愁,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,是柳永词风的典型体现。

四、词句赏析

1. “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”

开篇三句,描绘了深秋傍晚的凄凉景象:寒蝉鸣叫,天气阴冷,骤雨刚停,行人即将远行。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,营造出一种孤寂、悲伤的氛围,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。

2. “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”

在京城郊外的送别场景中,两人饮酒无心,依依不舍,但船只却已催促出发。一个“无绪”道尽了离别的无奈与痛苦,而“兰舟”则象征着离别的交通工具,增添了古典美感。

3. 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”

这是全词情感的高潮部分。两人紧紧相握,泪水模糊了双眼,却一句话也说不出。这种无声的告别,比千言万语更加动人,体现了离别时的深切情感。

4. “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”

词人想象自己离开后,千里之外的江水烟波浩渺,暮色沉沉,天空辽阔。这一句不仅写出了空间的遥远,也暗示了未来生活的孤独与迷茫。

5. “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冷落清秋节!”

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。柳永感叹,自古以来,多情的人最容易因离别而伤感,更何况是在这冷清的秋天。一句“更那堪”将情感推向顶峰,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理解和共鸣。

6. 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”

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。词人设想自己酒醒之后,独自一人,面对岸边的杨柳、清晨的微风和残存的月光。画面极美,却又充满孤寂,让人感受到词人的落寞与惆怅。

7. “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”

词人想到未来的日子,即使有美好的时光,也无法与爱人共度,一切都将变得空虚。这种对未来生活的悲观预测,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痛苦。

8. “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”

结尾两句,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。即便心中有千般柔情,也无人可诉,令人唏嘘不已。

五、艺术特色

1. 情景交融:全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烘托出离别的哀愁,达到了“景中有情,情中有景”的艺术效果。

2. 语言婉约细腻:柳永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,使读者容易产生共鸣。

3. 结构严谨:全词层次分明,情感层层递进,从现实到回忆,再到想象,结构紧凑,情感真挚。

4. 意境深远:尤其是“杨柳岸,晓风残月”一句,已成为中国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。

六、总结

《雨霖铃》不仅是柳永词作中的经典之作,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情感的巅峰之作。它以其真挚的情感、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,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这首词都能引发人们对爱情、人生和离别的深刻思考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