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课文原文
《观潮》
钱塘江大潮,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。
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。这一天早上,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,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。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,登上了海塘大堤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。
午后一点左右,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,好像闷雷滚动。顿时人声鼎沸,有人告诉我们说:“潮来了!”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,江面还是风平浪静,看不出有什么变化。过了一会儿,响声越来越大,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,人群又沸腾起来。
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,逐渐拉长,变粗,横贯江面。再近些,只见白浪翻滚,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。浪潮越来越近,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,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;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,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。
霎时,潮头奔腾西去,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,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。过了好久,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。看看堤下,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。
《爬山虎的脚》
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。我家也有一个院子,院墙上也长满了爬山虎。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,不几天叶子长大,就变成嫩绿的。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,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。
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,看着非常舒服。叶尖一顺儿朝下,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,没有重叠起来的,也不留一点儿空隙。一阵风拂过,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,好看得很。
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,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。今年我注意了,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。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。茎上长叶柄的地方,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,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。细丝跟新叶子一样,也是嫩红的。这就是爬山虎的脚。
二、知识点
1. 词语积累
- 奇观:奇异的景象。
- 风号浪吼:形容风浪很大,声音像吼叫一样。
- 漫天卷地:形容风势猛烈,到处都是。
- 引人注意:吸引人们的注意力。
2. 修辞手法
- 比喻:如“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”。
- 拟人:如“浪潮飞奔而来”。
3. 段落结构
- 《观潮》: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观潮的过程,先写潮来之前,再写潮来之时,最后写潮去之后。
- 《爬山虎的脚》:先写爬山虎的整体特点,再具体介绍它的脚及其如何攀爬。
4. 主题思想
- 《观潮》:通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奇观的赞美之情。
- 《爬山虎的脚》:通过对爬山虎脚的观察和描述,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与美丽。
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课文的知识点!